易于管理
想做社群营销的看过来:社群建设与运营
来源: | 作者:quasar | 发布时间: 2016-08-29 | 1214 次浏览 | 分享到:
想做社群营销的看过来:社群建设与运营


1、社群建设

        大家比较关心在初建一个社群从01这个过程中怎么做。通过我的一些实践把这些经验整理了一下,我认为要建立一个好的社群需4个步骤:

        找同好:找相同爱好相同兴趣点的人。要保持一个群的活性,通常这个群里面的人兴趣爱好相同时,活跃的会非常高,而如果有各种各样的人时,它的活性会比较低。

        可是谁是你的目标成员?我要把怎样的人拉进来?所以说要找相同点的人。

        如何做好社群定位?你到底想做产品型社群还是知识型社群?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对于你将来的运营非常的重要。

如何找到社群中的第一批成员?初期核心成员的作用非常大,在刚开始运营的时候,一定要有一批非常认同你的社群价值,愿意和你共同建设这个社群的人。


定结构:

·        组成成员:很多人刚开始从QQ,朋友圈等等快速的将流量拉进来。其实在整个社群的见着过程中需要有一个节奏感。

·        交流平台:是不是一定要在微信群,还是在QQ或者其他平台。

·        加入原则和管理规范:社群有怎样的筛选和邀请机制。大家都在讨论社群要去中心化,任何一个组织他都是有自己的一些规则的,这并不会影响有中心或者无中心的运营。没有规则的运营是非常困难的。


巧运营:

如何让我的运营更加轻巧一点?这里有几个点:

·        仪式感:有的时候我们进一个群,大家会发现有几个现象,有些人喜欢贴照片,有些人喜欢贴名片,有时候群主会帮忙来介绍,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入群的仪式感。第一是让社群成员觉得被尊重,第二是增加社群成员之间的互相了解。

·        参与感:如何组织群分享,哪些小技巧可以提高群活力。

·        组织感:如何协同,社群的每个成员都有可能协同你进行社群的组织。

·        归属感:为什么要做线下活动?怎样做线下活动?


能复制:

当建立一个核心社群的时候,如何让社群快速的复制成其他的社群。这就涉及到两个点:是否已经组建了核心群;是否已经构建好自组织,构建核心文化。

这个文化就是我们所说的认同感,这个价值点需要核心群的伙伴共同建立。进行归纳如下:

建群:做好定位,建立情怀,设计爆品;

种子用户:建群初期建议大家从100人开始,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数量,可以帮助你验证你的运营方式、内容、活动等。之后再慢慢的扩大,通常在1000人的时候会有一些拐点;

维护,制造话题:一种是我们自己的运营伙伴去创建话题,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让我们社群的小伙伴来一起制造生产?我曾经到一个女性社群中,这些女性都非常喜欢花,定了某些鲜花之后一定会拿出来晒,这就会形成一个自发性的话题。接下来就是扩散,往更多的社群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扩散。




2、一些案例

这里要讲一个社群的案例:伏牛堂。

我估计这家是全中国最红的米粉店。它有一个叫霸蛮社的社区,是在京湖南年轻人的生活社区。伏牛堂现在估值应该过亿了。





对于他们来讲他们的米粉可能不是最好吃的,但是他们的米粉是最纯正的。这个社群有一个特点:加入社群要走一个有点复杂的仪式,审核条件非常多,群主会和每个群成员聊天,通过聊天了解你的真实情况,了解你是不是能够认同他的文化等。只有认同人员最后才会通过审核。在霸蛮社入社过程中把仪式感这个环节做得非常大,所以这也是可以来参考的。


我之前也做过testing,我们通常会有很多群,大家一直很想知道我的群有哪些人是我最铁的粉丝或者朋友。我就说你去做一张非常复杂的调研表放在群里,谁帮你填完了,这些人就是你的铁粉。


品牌社区群的规划和运营方面的总结如下




在规划的时候要有产品以及品牌的画像,粉丝画像,社群的策略以及模式,活动内容等要有一定的规划。

在运营方面总结为几个点:

·        原点:找到100位首发人群,用情怀和极致体验将模式先做下;

·        拐点:当你的社群到了1000人的时候,要及时的增加更多的参与互动和分享,保持你1000人社群的活跃度;爆点:当真正到10000人规模的时候;

·        爆点:这就不能用传统的组织管理方法,而是要构架一个社群生态,要进行圈层互动。而且有一个问题是你会舍弃掉你的一些社群成员,因为他们可能不是你社群的人。出现爆点后,一定会出现圈层。

总结一下社群运营的关键点:

·        参与感:签到、积分、讨论、分享的方式;

·        组织感:定义规则、如何调动众帮(互相帮助)、众利、众筹;

·        归属感:如何通过线上线下活动促进交流和聚会;

·        仪式感:自我介绍、爆照等增加仪式感。


社群时代的品牌反转经营策略:



在工业时代的逻辑是:首先要有知名度,经过美誉度形成客户的忠诚度;在移动社群时代我认为则是一个反向的过程,因为当有极大的忠诚度时,才会赋予你的产品极大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就像我会在罗辑思维里买书一样,我是老罗的粉所以我会赞同他对于一些书籍的评价。

先从少数“脑残粉”开始,我们称为社群的核心成员,他会支持你的产品设计,品牌推广以及渠道营销。

那么社群运营的核心思路我称为有态度的内容+圈层化互动+共享中互利。

首先内容要有自己的态度,之后就是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互动,再者就是社群是大家的,我们要让每个社群的人员由自己的收获,这个是社群运营的一个核心思想。


3、数字化运营

讲了社群的建设规划运营后,还想讲一点就是互联网时代社群的运营方法不再是一个需要花大量人力投入其中的事情,我自己本身对一些数据化的运营非常感兴趣,就是数字化的社群运营。它的核心是数据化:如何将社群中用户的动态行为数据化,把握用户的一个趋势,为以后的运营提供一个方向。


数字化社群的整体思路基本是这样的:

初期将成员引入,进行成员识别,再将成员之间进行一个连接,那么如何把我们的成员激活,这个是在很多的商业企业中用社群的方法形成新的客户营销方法。现在有很常见的方法就是在群里发红包。最终就是成员转化,如果我们的社群有商业模式,最终还是希望社群成员能够转化成商业模式的消费者。


下面的一张金字塔图就是一个整体思路的呈现:





在社群运营中的关键点是社群成员的管理。社群成员是社群的基本核心,那么社群成员的行为轨迹,互动沟通记录,成员分类管理,成员等级及利益都需要被数据化的。


再看一张图,下面这个人的头上有很多标签,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叫做用户画像,我认为是通过虚拟人物的标签化去实体化,性别年龄的基本属性,以及参加过哪些活动,有没有签到,有没有互动等附加属性,还有些兴趣爱好、消费等属性,当这些属性被标签化之后就会在数据层面上构建出一个立体形象。





我给大家举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我们的一个用户是做人力招聘的企业,每年举办很多场3000人左右的招聘会,有一次就跟我说可以把这些人都标签化,每场招聘会有10%的人找到工作,90%找不到工作,我给剩下的人标签化,再开下一次的招聘会的时候给他们发对应的招聘职位信息。10%找到工作的人也要进行一个管理,一年之后这些人应该有上升空间,我们会给他发之前工作路径更高的对应的职位信息。这是一个用户画像的案例。


还有一个是成员和社群的亲密度:用来量化社群成员和社群的一个关系。

还有一个数字化运营的社群工具平台。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功能叫做亲密度,通过一些维度比如上课次数、参与互动的次数、线下活动次数、甚至消费行为和金额等去形成一个可视化的亲密度的展现。


我们和一个培训机构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testing,通过数据分析把它的所有成员分成三类:学霸、学良、学渣,然后生成一个页面发给每位成员。我们发现这些页面都被分享了,我们计算了分享后的一个效果值,70%的效果来源于30%的学霸。这个数据代表对于你的社群亲密度高的是这些学霸学员。这些学霸学员会产生什么样的属性呢?第一是乐于消费你的社群产品;第二是乐于帮助你去推荐新的学员;第三回反馈很多的产品建议。有很多学霸学院都自愿成为某些群的管理员。


针对这些亲密度非常高的社群成员,如果我们有商业模式,那么他们就是我们最好的用户,应该向他们做一些营销行为。他们认同你的产品和品牌也愿意消费你的产品和服务,所以说应该更多的去营销这些人,而且同时给这些人更好的服务更好的照顾,享受更多的特权。


在这里要讲一个例子:我们用数据对大悦城所有的客户进行了分类。分别是实用派、超级粉、时尚控、拜物狂、文艺范、社交客。他们的所有的产品定义区域都为这六类客户去设计,我认为这也是通过用户画像、数据化运营解决实际中商业上问题的方法。

总结一下,我们要做数据化运营要打通八脉,像练武功一样。





第一个是系统打通。在互联网时代,社群要怎么去做?之后是打通你的商品、数据、互动、打通流量、交易、用户和交付。把这八脉打通会让你的社群运营更加轻松。我们在讲社群运营的时候,必须要打通的一个点是社交网络里的虚拟身份和真实身份。我们在很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会和运营人员聊,你现在有这么多粉丝你现在如何来做,他会说我有很多的标签有很多的数据。我就会问一个问题:这些人在你的微信号中是一个社交的身份,你如何和这个真实人物去联络起来?


你离成功只差点一下“阅读原文”的报名机会!



阅读原文
Win & Mac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