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管理


1、引言

    这两天遇到比较多的问题是:网红和社群,这两个今年最流行的营销模式有什么区别?

    网红,是粉丝和IP的变种,输出的是内容,尤其是低俗视频内容。如果内容不能持续迟早要进入低谷期,即使内容持续也只有炒作或估值的潜力,变现和挣钱的几率趋近于0。

    原因很简单,网红的粉丝其实和公众号的粉丝没啥区别,一个IP是直播视频,一个IP是文章内容,粉丝之间:互动为0,连接=0,粘性=0,所以估值=X,变现能力=0。




    社群,是粉丝和IP的延伸,输出的是价值。通过O2O活动,带来的自连接和自生长,必然使产品的买卖双方都获益。换句话说,粉丝是单向或双向的价值传递,适合用于品牌推广,社群是多向的价值互动,适合用于产品销售。

    如果企业能做到“粉丝+IP+社群”,就躺着数钱吧!比如现在的欧洲杯,虽知道俄罗斯和英国球迷的“互动”不是商业炒作呢,比如草莓音乐节,草坪上几百个帐篷不就是几百个小社群。





    或许这是最好的时代,对于挣到钱的你。或许这是最坏的时代,对于没挣到钱的你。这个时代是好是坏,取决于你!

2、复习:社群营销之术




    商业社群,是一群爱好相同的人的集合,而不是需求相同的人的集合。(个中缘由我们以后再讲)

    社群发展,要不断定义符合社群的场景,同时不同的场景延伸,可以吸纳更多用户连接。此乃道:找到场景,形成连接,构建信任,输出价值

    社群运营,要运用符合人性的方法建立商业生态环境,才能变现。此乃术:快速吸粉、平台引流、产品植入、交易变现。

    不精于道和术,只痴于一夜暴富,只能如崂山道士。

 

3、基于体验的产品植入

    上章讲了一和二,现在说说三:基于体验的产品植入。

    还记得第2期提到的MyBMWClub吗?MyBMWClub成立不到5年,笼络20万忠实粉丝,覆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估计销售额至少因此每年提升10亿美元。



    宝马是怎么通过打造高粘度的社群而挣钱的?你为什么不行?!

    社群讲同好,要是你设计MyBMWClub宣传语,估计会是:驾驶快感、极速驾驭之类的和车相关的话题吧。

    人家的宣传语是:从此,你不再是一个人旅行。这就是社群理念的差距。

    MyBMWClub社群运营成功的三要素:

1、  极致的产品+用心的传播:以求道的精神做内容,以求术的精神做运营,用求爱的方式做营销。产品不极致,传播不用心,什么都是虚的。




2、  不玩粉丝经济,只挑对的人:社群不在于有多少人,而在于粘度有多大。粉丝做广度,宝马如果玩命做粉丝估计做几百万都没问题,关键是粉丝的目的是品牌,而不是销售变现。社群做深度,只有当你的用户,会员,朋友,伙伴,粉丝,都成为朋友,才算得上是社群,然后“期待”产生奇妙的变现结果。

3、  社群的价值在于运营:明确知道把这群人聚起来要干什么,不能光把人聚一块就完了,是打麻将还是下象棋,取决于决策者。MyBMWClub则是先聚拢人气,然后再从中寻找盈利模式。

    渠到,水成,大部分人弄反了。      



4、玩社群的正确的姿势:产品输入+价值输出

    我反对产品型社群的叫法,产品有品牌自然就会有粉丝,但以产品为中心的社群,是错误的方法,除非你的产品就是群友的爱好,比如旅游行业,产品和同好的贴合度很高,所以很容易进行社群营销。

    但大部分的行业和产品不是这样,根据我们统计99%的企业:同好不等于需求。



    以产品为中心、以需求为中心的社群构建方法,都是错误的,这也是99%社群运营不成功的原因。汽车和旅行、食品和健康、衣服和漂亮……谁会去在意前者。

    正确的姿势是:

  • 汽车企业:组建自驾游俱乐部/房车营地,而不是XX车友会。

  • 食品企业:组建徒步/郊游俱乐部,或养生大讲堂,而不是XX病康复协会。

  • 服装企业:组建选美/健美/时装俱乐部,而不是为了推销服装聚人气。

  • 红酒企业:绿色亲子游/葡萄种植领养,而不是品酒课堂或酒品大会。

想明白这些道理,也就大概知道怎么玩转社群和植入产品了。


4、玩社群的高级姿势:不卖身,只卖艺!

    能引起情绪的内容,才能得到传播。

    能引起情怀的产品,才能得到信任。

    情怀这个坏东西,会打破你的理性思维防线,用感性的冲动在没有任何信用背书的情况下产生购买或连接的欲望。当你看到一个美女向你微笑,或是当你听到罗永浩说“我不是为了输赢,就是认真“时,你在想什么?



    再讲个褚橙的例子吧,同样是橙子,为什么褚橙却成了众人眼中的“励志橙”,它是怎么做到的?



    褚橙在营销上的成功让其不再仅仅是水果,而是销售不同人群的“连接”,这或许是企业所需要借鉴、学习的发展趋势。

    在我看来褚橙的“连接”,不是别的,就是送礼。史玉柱的”垃圾送礼“已经很低端和过时了,现在时髦和高端的是情怀,比如三只松鼠、雕爷牛腩这类高逼格。

    如果我送你一箱褚橙,你应该联想不到“酸酸甜甜的橙味”:

  • 你收到的是“11载耕耘的橙心“!

  • 你打开看到的是”75岁再次创业的橙果“!

  • 你品尝到的是”87年沉浮人生的橙意“!

  • ……

    如果你是我的甲方,你好意思不和我签合同吗?


    玩社群,急不得,舍得之间,精耕细作建立“自生长自平衡“的社群生态环境,就像农民种田、渔民养鱼,经历春播夏耕秋收冬藏,才能有源源不断可持续的收获。

    至于是躺着数钱还是劳动挣钱,就看你的养殖水平了。



你离成功只差点一下“阅读原文”的报名机会!






Win & Mac客户端